多年以后,回首望去。侨通公司就像一个长大的孩子一样矗立在张靖的面前。岁月汩汩流去,始建于1993年的侨通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在2016年3月整体搬迁到昭通北部新区。看到自己和同事们一手建设经营、不断发展壮大占地 172 亩的漂亮新厂区,此时此刻,站在办公大楼窗前的张靖竟然心潮澎湃,眼眶有点湿润了。
从图书管理员“跨界”到合资企业
身材略胖的张靖,坐在我对面,没有半点企业老总的架子,他和蔼可亲的谈吐,让我心生敬意。其实,张靖到侨通和他原来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半点联系。从昭通师专的一名老师到图书管理员再到侨通公司,张靖属于典型的“跨界”。
1977年高中毕业后,张靖下乡当了知青。一年之后,国家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昭通师专物理系。毕业之后,他留校当了物理老师。一切似乎都来得顺风顺水。但后来学校让张靖到图书馆做科技情报资料检索工作,一下子由教师变成教辅人员的职业落差,让他一时还难以接受。不过,后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他慢慢地对图书管理员有了兴趣,加之经常往外跑,出差多,社会接触面广,喜欢“自由”的张靖也就渐渐地习惯了这个工作。
1985 年,张靖当了副馆长; 1988 年,他升任为图书馆馆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副处级”干部。
时代发展之大潮总是以浩浩荡荡的气势向前涌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沿海和内地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时的地委行署高瞻远瞩,决定要依托于昭通烟厂创办一个印刷服务方面的企业。南巡讲话给中国改革开放定了调子,缺乏实体经济工业的昭通,借助烟厂建彩印厂在当时无异于一记惊雷,震击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不久,市委政府就派李春仁也是侨通后来的第一任老总到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进行考察。很快与香港侨威集团达成协议,随之也首开了贫困地区同样也能引进外资创办企业的先河。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市委开始从机关和学校选拔一批有思想又能干的干部来筹办侨通公司。在学校工作了13年,34岁就已是副处级的张靖,大脑很快被这一消息“刷屏”,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下海去闯一闯。
张靖找到副校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昭通就是个农业城市,企业办一个垮一个”,好心的副校长劝他从仕途上发展。张靖不甘心,又找到了校长。校长也不同意,说搞教育稳定。无奈,他最后找到了时任师专党委书记的曾令云。曾令云依然说服不了张靖,就给他留下一句话,说市委有特殊文件,借调期间可以保留师专的工作关系。干得好你就干,不行又回学校。
就这样,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张靖如愿来到了侨通,开始和其他抽调来的干部一起投入到筹办公司的工作中。起步的那些年真的是太难了,什么都不懂,包装印刷方面的知识基本是从零开始。张靖主要负责设备的安装和管理,上千万元的设备说明书全是英文,张靖看不懂,就组织了一大批懂外语的人来翻译,最后总算弄懂了机器的原理。光自己懂了还不行,负责教会别人才算“完成任务”。
优秀往往是被逼出来的。 1993年5月,随着一声声隆隆的机车轰鸣,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更让人惊喜的是,公司当年投产当年就产生了效益。
1996年,经过3年的打拼,侨通公司的生产运营基本趋于稳定。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公司要决定张靖这批借调人员的去向和归宿,要么辞去公职留下,要不就回原单位上班。从建厂之日起就对侨通投入了深厚感情的张靖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留在了侨通。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5年。
企业名家是这样“炼成”的
巴尔扎克说“:痴迷于某个事业的人,会取得令自己惊讶的成就。”一个人,若对某件事情执着、付出,就一定能在这一方面成为专家。显然,张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以质量取胜,是侨通公司的经营之道,而工匠精神,则是侨通精神的核心。张靖投身印刷事业二十多年,一步一个脚印与侨通公司走过了漫长的发展之路,从对印刷一无所知的学徒成长为一名精通技术、熟悉市场、精于管理的企业家。时至今日,从建厂之初为客户生产一个产品到现在已经生产了2000多个产品,侨通公司取得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更与张靖 20 余年一直坚持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在印刷车间听取工人汇报
只有依靠精益求精的质量、人无我有的工艺技术创新才能获得市场,我们要求员工要像工匠一样高标准对待产品质量,保证从侨通出厂的产品批批优秀、张张优良。张靖认为,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坚持质量取胜的同时,他坚持把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赢市场、求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大力倡导和鼓励员工创新,并设立了专项创新奖励基金。针对昭通交通不便,人员知识信息交流缓慢,张靖还在昆明高新区建起了侨通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秉承“专业服务,因你而变”的理念,以自主开发为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申报获得了一项项令人刮目的国家专利。目前,侨通已获得国家专利 29 项,其中“一种陶瓷网纹窜水辊及制作方法”在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援予发明专利的同时,于 2015 年 2 月 12 日获得德国发明专利授权,是侨通公司获得的首个国际发明专利,并且该发明专利已在生产中得到运用,帮助企业赢得了经济效益。此外,侨通首家研发应用的“凹版正反面印刷”、“文字笔画全息定点烫印技术”、“软纸凸烫技术”、“凹印不干胶印刷”等多项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首创”,“水性油墨的运用”、“特种丝网效果水性印刷工艺”等工艺领先于同行业,多项技术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云南省职工创新技术成果奖”、 “昭通市科技进步奖”等。这些先进的工艺技术不仅为云南烟草企业提供了精美的包装产品,更引领云南包装印刷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印刷事业迈步向前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作为滇、港合资以纸制品包装印刷和设计制作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侨通持续多年入围云南省百强民营企业和优质外商投资企业。自 1994年投产至2016年,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缴纳税收8.3亿元。由于侨通的努力及在行业中的突出业绩,公司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 “中国包装龙头企业”“、全国百家侨资明星企业”、“全国先进包装企业”、“全国守信用重合同企业”、“中国包装企业信用评价 aaa级信用企业”、“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外商投资先进企业”、“云南省包装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云南省希望工程十大慈善企业”、“云南省优秀纳税企业”等荣誉称号。
告诉工人机器如何保养及维护
优秀催生卓越。在张靖的带领下,侨通已在1999年云南包装印刷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9年实现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整合认证。2016 年公司含税销售额达 7.37亿元,拥有进口主体设备50余台,配套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100 多台套。建立了省内首个包装印刷行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省内唯一一家拥有纸质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印刷企业,控股或参股创立了侨通昆明分公司、侨通昆明技术中心、安徽侨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昭通新侨彩印有限公司、昭通凤池中学、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等6 家分子公司及控股、参股企业。 2013年,张靖获市委市政府“光彩之星”“、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荣誉称号;201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优秀民营企业家;2016年度获“昭通市直名家”培养工程人选。
一个企业老总的社会担当
“企业生存于社会,应当回报社会;企业家不但要会赚钱,会经营,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良心的财富才有意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经这样说。
而张靖和他们的侨通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为此,他们从建厂之日起就把企业宗旨确定为 “生于昭通、奉献昭通”。所以,侨通坚持只招收昭通本土员工,为昭通人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保障。除依法经营、足额纳税、为全体员工缴足“五险一金”之外,公司还加大社会公益投入:1997 年,侨通捐资成立了“希望工程侨通园丁奖”和多项助学基金,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00多名;1998年全国发生的洪涝灾害,2008年汶川地震、昭通的冰凌雪灾,2012 年彝良地震,2014 年鲁甸地震,他们共计捐款550 多万元;到 2016 年 12 月已累计捐款超过 1000 万元,援建侨通希望小学 8 所;多次支持昭通光彩事业发展,资助各类公益活动。
参与挂钩扶贫,勇担社会责任。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作为侨通公司第三任领导的张靖,把巧家最边远的红山乡挂钩点群众脱贫当作己任。他多次带领公司员工到红山调研,在了解到安帮村200多户群众因为道路不通,一包水泥的运费高过了水泥本身的成本,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后,张靖和公司党委决定出资 150 万元,用于安帮村的道路建设。此外,他们还出资15万元帮助安帮村建起了文化广场。
没有产业的扶贫,就不可能让山区的老百姓根本脱贫。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张靖。为了帮助安邦村发展产业,他们在调研时发现该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很适合发展蜡虫产业。蜡虫是多种食虫动物及食植物虫的食物,含有大量蛋白质及钙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于是,他们便和西南林学院联合引进虫种,帮助安邦村推广。“如果蜡虫养殖成功的话,老百姓脱贫就有希望了。”张靖说。
在包装车间与职工交流
回馈社会,履行责任。侨通一直在强调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也不是一个能得到长远发展的企业。公司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就是有这样的理念在做支撑。没事的时候,张靖总会站在办公楼的窗户前,眺望公司林立的车间和整洁的厂院。不知为什么,他总会不止一次地想起侨通创业之初的艰难,想起酷暑时节他们坐车三天三夜到上海学习住不起旅馆,在招待所的顶楼上搭棚子睡觉的情景。今天,看着靠团队一砖一瓦建起来的,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成为现在800多人的大企业,侨通的建厂理念和文化基因早已深深地根植在张靖的血液里。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企业基因”,沿海城市多次到侨通来 “挖人”,甚至还给出了年薪百万、豪华住宅,为妻子孩子提供工作就学的诱人待遇,都被张靖一一婉拒了。其实像张靖一样,侨通的前几任老总和技术人员都有被 “挖过”的经历,但责任和感情让他们最终放弃了好的条件,选择留在了侨通。
现在,每当看到最初进厂的小伙子和小姑娘,都已为人父为人母时,张靖就会深深地悟出了一句话,“职工的生存系于侨通,侨通的发展依托于职工”。因此,他就经常告诫员工们说“:要做公司的主人,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简单的打工者。
” 创业之路就像一列前进的火车,不断有人上车下车,都很正常,但总有人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20多年的艰辛拼搏,侨通从一个不起眼的企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全国知名企业。就像期盼着一个孩子的成长,侨通长大了,张靖和他的员工们却都在慢慢地老去。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怅然和落寞,想想在经济下行的今天,在某些企业举步维艰的今天,侨通的机器声仍然在隆隆作响,生产经营仍然热火朝天,张靖和员工们的心里就会生出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来源丨昭通日报专刊部 @昭通日报 微信(id:hdwk2158200)联合发布 丨《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